摘要:要召集这样一个会,我们自己没有十篇、八篇文章,怎么开会呢?所以不大可能办会。 ...
参加第四届MG会议后,孙承纬萌生了在中国举办一次MG会议的想法,并与刘承俊进行了交流。
陕西省科学院给他在西安分了房子,他没去住,他觉得在杨陵做学问是非常好的选择。翻看李振声的照片,但凡笑得灿烂的,大多是在麦田里拍摄的。
1987年夏,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主持召开会议,讨论如何打破粮食生产的徘徊局面。根据团队成员在曹妃甸、海兴、南皮、东营等地盐碱地多年的长穗偃麦草种植试验,他提出建设滨海草带的构想——通过种草养畜,实现我国环渤海地区难治理的1000万亩滨海盐碱地的高效利用,以期解决我国盐碱荒地利用与当前我国严重依赖进口饲料粮问题。条锈病有小麦癌症之称,小麦一旦染病,就会减产30%到50%,甚至绝产,而且条锈病病菌变异速度很快,平均5年半就能产生一个新的生理小种,而培育一个优良抗病麦种至少需要8年。李振声代表中国科学院参加了此次会议,接受了这项任务。为了撑起这个家,哥哥退学到济南一家店铺当伙计,排行老二的李振声也想退学,却遭到母亲和哥哥的坚决反对,他们坚持家里一定要有个读书人。
麦田里的研究让李振声声名鹊起,各种荣誉接踵而至。李振声想做遗传育种研究,却偏偏被分到了栽培组,与各种牧草打起了交道。在那样艰难的岁月,他招到了第一名博士生陈雪梅(现为南京理工大学教授),专业是压电陶瓷。
如今,王钻开在Nature、Science、Nature Physics、Nature 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,被引1.9万多次。但俗话说,‘风浪越大鱼越贵,我很想把这样一个相对‘冷门的领域复活。这样的设计思路也为生物材料、功率调制以及能量转换等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。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,王钻开从不避讳,常以己为诫引导学生。
18年前,导师对王钻开说的这番话,几乎断送他的学术生涯,那时能拿博士学位竟成了一种奢望看着教育背景不那么华丽的学生,王钻开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,年轻时的心高气傲或许根本看不上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实验室。
如今,王钻开在Nature、Science、Nature Physics、Nature 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,被引1.9万多次。为了保险起见,下学期你多修一些课,就不要再做研究了,这样至少可以拿个硕士学历。这些年,王钻开真的把这门古老的学科做出了新花样。但蜜蜂太小了,仅靠肉眼观察,很难窥其真谛,于是他们进一步做微观表征,用高速摄像机拍下蜜蜂清洁触角的过程,结果发现蜜蜂前肢上的梳子刷完触角后,粘上的颗粒都被弹出去了。
而要达到清洁效率的提高,就需要设计类似的刚度梯度,这一点十分困难。读博历经三次波折,梦想一次次被碾碎又一次次再重塑,他不愿认命、不肯放弃,逆风翻盘,在43岁那年发表了第一篇Nature论文。2020年,他发现了一滴水可以发电,一滴雨水的动能可点亮100个小LED灯,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上。更妙的是,这种仿生机器人还能与太阳能板相结合形成自清洁系统。
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。这种现象叫荷叶效应,虽然已有人在该领域做出开创性研究,但对王钻开来说却是第一次接触到。
好在天无绝人之路,王钻开收到了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Nikhil Koratkar的回复,成功申请到2004年秋季的博士。实验室简陋、设备不齐全,也让曾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待过的王钻开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,产生了消极怠工情绪。
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,王钻开从不避讳,常以己为诫引导学生。蜜蜂在无数花朵上停留采集花蜜和花粉,虽然经常用这把梳子清洁触角,但不用清理梳子便可立马飞向下一朵花继续工作。两次读博被开除,坚持改变命运 王钻开先后在吉林大学、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,对科研有了更多的期待。因为学习上达不到要求,导师让他换课题组,相当于被开除了。很多户外大型基础设施都受灰尘的困扰,人工维护所需的精力和成本颇高,如果能在这些设施上布置自清洁机器人,便可一劳永逸。当刷触角时,梳子弯曲变形储存弹性能量,那些巧夺天工的刚度梯度结构可增大弹性能量的储存,加速弹性能的释放,缩短能量爆发的时间,产生并输出更大的惯性力,以克服黏附力,将花粉和灰尘颗粒飞速弹出去。
王钻开 受访者供图 一把神奇的梳子,一项新奇的发明 过去十几年,王钻开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——如何让物体表面实现自清洁功能。彼时,在王钻开心目中,微电子代表着先进科学的方向,是时髦专业,也好找工作,于是第一学期他选的都是射频电路、集成电路等和所在的机械系不太相关的课程。
这些年在Nature、Science、Nature Physics、Nature Nanotechnology、Nature 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,被引1.9万多次。做科研一定要一步一步走,切勿好高骛远。
但这样的仓促选择又埋下了不好的伏笔。作为最近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,王钻开对《中国科学报》说。
从他的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学生,也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。而且,对科研的重新认知也让他不再抵触自己的老本行。如果太阳能板能自己变干净,那该多好。他们与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副教授吴嘉宁合作,在蜜蜂的启示下,构建弹性仿生刚度梯度弹射器,并开发出仿生机器人。
按照美国高校规定,4月15日各大院校录取早已截止,错过校招时间的王钻开,心情瞬间跌入谷底。辗转美国3个实验室的经历,让我明白,科研并不仅仅是拼设备,更多的是思想的竞赛,用最少的钱产出更多的新知识、新思想、新体系。
很快,王钻开转到一位新入职的年轻老师组里,成了她的第一名博士生。连续两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。
这样的设计思路也为生物材料、功率调制以及能量转换等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。2004年5月3日,王钻开永远记得这一天,他收到了导师发来的扫地出门的信。
论文第一作者、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张威在接受《中国科学报》采访时说。这个工作后来甚至被诺贝尔奖得主K. S. Novoselov在Nature论文中引用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久而久之,他与导师越来越疏远,几乎毫无交流。
对大自然有着细腻观察力的他,在小蜜蜂身上捕捉到一个神奇的现象,为研究自清洁提供了灵感。5月9日,他继续向全球各地的高校争取一线生机,一直写信到凌晨4点,波士顿的绿线地铁早已停运,只能步行回家,黑暗中踽踽独行的身影落满狼狈。
机械工程已有200多年历史,是一个相对冷门的学科,这个领域几乎与Nature等顶级学术期刊绝缘,做‘冷门研究,难度系数更大。他向新加坡和美国的10所大学递交了博士申请,只拿到了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唯一offer。
一年半的时间里,王钻开就换了3个实验室,经历一连串打击后,他变得敏感,开始琢磨老师的每一个眼神,每日战战兢兢,很害怕自己再次被开除。如果我的经历能对在读的博士生有所启发,我就很欣慰了。